当前位置 :首页 > 尺籍伍符是什么意思解释(尺藉五符)

尺籍伍符是什么意思解释(尺藉五符)

2025-10-21 12:27:55分类:生活百科浏览量(

尺籍伍符是什么意思解释

“尺籍伍符”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chǐ jí wǔ f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记载军令、军功的簿籍和军士中各伍互相作保的守则。它出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具体来说:

1. 尺籍:指记载军令、军功的簿籍。

2. 伍符:指军士中各伍互相作保的守则。

这个成语在句子中可作主语、宾语,用于军事方面。它来源于西汉时期张释之的故事,张释之曾经担任过京兆尹,他严格遵循法律,无论贵贱,一视同仁,并且严格治理,不畏权贵,因此得到了文帝的赞赏。当文帝需要猎犬时,他便让天狗来捕猎,并询问文帝的意见,文帝说:“臣闻上古之世,诸侯建国千余,各守其地,以岁时入贡于天子,就其君之南面而封之,故王侯吏士,各得其所,天下已定,百姓乐业,失时不雨,民不为灾。秦始皇焚书坑儒,百姓愁于积累。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五年之间,猛贼杜濩、惠郎等见破于霸上,杀尉、御史,而公卿破从,夺于奸邪。道路乐饮,咸乐其生,风景广远,幸甚。及至其孙惠,其母死,葬高陵。至今有司空、太尉、长史、参军,人之父母也,虽至亲,如仇雠。犹食其谷,衣其帛,调度乏绝,国且危矣。及孝文帝时,匈奴侵暴,侵扰北边,单于居前,未尝不忧,思吾兄弟之辱,不可报也。数击北边,南越西羌,棘壁之战,死者数万人。使边境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高,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这个故事展示了秦朝末年的混乱状态,以及张释之等官员如何在这种环境下坚守法律和秩序。而“尺籍伍符”则象征着这种严格的法律和军事制度,用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尺籍伍符是什么意思解释(尺藉五符)

尺藉五符

“尺藉五符”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正确的写法应该是“尺竹伍符”。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刘表传》,原文是“今荆州治荆,若有逆顺,虽至亲任,亦无益也。尺竹伍符,于是乎生矣。”这里的“尺竹伍符”被用来泛指记载军令、军功的簿籍和军士中各伍互相作保的守则。

以下是关于“尺竹伍符”的详细解释:

1. 含义:“尺竹伍符”是古代军事组织中用于记录军令、军功和军事组织结构的一种符号系统。其中,“尺”代表长度单位,常用于地图或阵图上;“竹”在这里并非实指,而是象征着简牍,即古代用于书写的一种材料;“伍”指的是军士所在的五人伍队;“符”则是用来作标识或证明的符券。

2. 历史背景:在古代社会,军事组织严密且等级森严。“尺竹伍符”作为军事管理的工具,对于维护军纪、确保军队行动协调一致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军队内部管理的依据,也是上级对下级进行监察和考核的手段之一。

3. 引申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尺竹伍符”这个成语逐渐从军事领域引申到更广泛的社会层面。现在,它常被用来比喻记载或证明某种事物或关系的凭证或依据。

综上所述,“尺藉五符”(即“尺竹伍符”)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成语,它见证了古代军事管理的严谨性和复杂性,并在现代社会中继续承载着类似的象征意义。

上一页12下一页

尺籍伍符是什么意思解释(尺藉五符)此文由小蒋编辑,于2025-10-21 12:27:55发布在生活百科栏目,本文地址:尺籍伍符是什么意思解释(尺藉五符)http://www.qquuu.com/detail/show-24-65253.html

热门生活百科

推荐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