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知著[ jiàn wēi zhī zhù ]微:隐约;著:明显。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比喻小中见大、以小见大。

出处
《韩非子 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著,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造句
学习就是一个见微知著的过程,自己好好把握吧。
也可由小见大,见微知著。
见微知著,小小的言行足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教养与修为。
在这方面,我是个行家,能见微知著,我认为还是不做这笔生意好。
明智的人善于见微知著,从而做出科学的论断,于是便成了所谓的未卜先知。
文世间之事往往能见微知著。
因事见理、见微知著,从而使主题得到升华和深化。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事物的苗头推断发展趋势。
近义词
原始见终 每下愈况 因小见大 见微知类 可见一斑 睹始知终 一叶知秋 以微知著 知秋一叶 独具只眼
反义词
麻木不仁 以偏赅全 管中窥豹
成语接龙
著作等身 身家性命 命里注定 定倾扶危 危言逆耳 耳闻眼见 见弹求鸮 鸮啼鬼啸 啸聚山林 林下风气 气消胆夺 夺席谈经 经纶满腹 腹心之疾 疾病相扶 扶危救困 困而学之 之死靡他 他山之石 石烂海枯 枯木发荣
见微知著的微是什么意思
微:隐约
见微知著的著是什么意思
著:明显
见微知著典故
箕子是朝歌古代名人,其洞察力之强气节之高为后人称道。
商代最后一位君主是帝辛,后人称他为殷纣王。年少时,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才力过人,手格猛兽,是一个能文能武很有本领的人。继位后励精图治,锐意改革,不杀奴隶,发展生产,更新观念,不事鬼神。征服东夷后,疆土扩大,农业发展,财粮增多。但到了统治后期,开始腐败。
有一次,纣王让人给自己做了一双象牙筷子,他的大臣太师箕子就感到非常可怕和担心。
箕子见微知著联想了很多,他认为:用象牙筷子吃饭就一定不肯用陶土粗制碗具,必将用犀牛角或玉作成杯盘;餐具改变了,食品也会随之改变,盛的不可能是豆菽青菜,肯定会进一步升级到山珍海味,珍禽异兽将成盘中之物;食物改变了,将不满足穿着,麻布为衣将不再流行,朝中之人进而会穿绫着缎;穿着改了,下一步将造豪华的车子,建高阔殿宇楼台,追求享乐。如此下去将一发不可收拾,腐败之风会很快盛行起来。
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韩非子,把箕子这种联想,说成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这就是见微知著的来历。
有一天,纣王长夜饮晏,不理朝政,竟忘了日期,询问左右,大臣们面面相觑谁也不知,便派人去问箕子。箕子对徒弟说:君主忘日则天下忘日,不是好兆头,商之天下到了危险关头。一国皆不知而我独知之,我也极其危险。令徒弟告诉来者:太师醉了也不知道。
以后箕子多次进谏,纣王充耳不闻,我行我素,骄傲恣肆,专横拨扈,使箕子非常失望。他装疯卖傻,以避迫害,但仍被纣王囚禁。
正如所料,不过五年,纣王就被周武王所灭。
见微知著(见微知著的拼音)此文由小金编辑,于2023-01-03 01:27:57发布在生活百科栏目,本文地址:见微知著(见微知著的拼音)http://www.qquuu.com/detail/show-24-3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