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甘肃大旱灾,是民国时期中国遭受的一次严重自然灾害。这场旱灾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导致甘肃地区大量农田减产甚至绝收,粮食供应紧张,民生困顿。同时,旱灾还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动荡和人口迁移问题。
据历史记载,1928年甘肃全省大部分地区降雨量骤减,导致土壤干旱、河道干涸,小麦等农作物大面积歉收或绝收。此外,旱灾还导致粮食价格飞涨,百姓生活陷入困境。为了应对旱灾带来的危机,当时的政府和社会各界纷纷采取措施,如兴修水利、组织救灾等,以缓解旱灾带来的影响。
这场旱灾对甘肃地区的社会经济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也成为了民国时期中国自然灾害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1928年甘肃大旱灾,是民国时期中国西北地区发生的一场严重的自然灾害。这场旱灾对甘肃地区的农业生产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导致粮食歉收甚至绝收,大量人口因饥荒而死亡或流离失所。
旱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气候变化:1928年前后,甘肃地区遭遇了持续的高温干旱天气,导致土壤水分严重匮乏,农作物无法生长。
2. 水利设施不足:当时的甘肃地区水利设施落后,灌溉体系不完善,导致许多农田无法得到有效灌溉,加剧了旱灾的影响。
3. 资源短缺:甘肃地区地广人稀,耕地资源有限,加上连年战乱,农业生产投入减少,粮食产量受到严重影响。
旱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农业生产受损:由于干旱缺水,农作物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导致粮食供应紧张,价格上涨。
2. 粮食短缺:由于农业生产的下滑,粮食短缺问题日益严重,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
3. 人口迁移:由于饥荒和生存压力,许多农民被迫离开家园,前往其他地区谋生,导致甘肃地区人口流动加剧。
4. 社会动荡:旱灾引发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部分地区出现了暴动和起义,加剧了社会动荡。
为了应对这场旱灾,当时的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兴修水利、推广农业技术、组织救灾等,以减轻旱灾对甘肃地区的影响。
1928年甘肃大旱灾此文由小苏编辑,于2025-07-29 20:30:22发布在知识大全栏目,本文地址:1928年甘肃大旱灾http://www.qquuu.com/detail/show-23-77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