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后重逢》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旧友久别重逢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慨。
别后重逢:古言文合集
在古代文学的长河中,“别后重逢”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无论是诗、词、赋,还是小说、戏曲,都常以“离别”与“重逢”为情感主线,描绘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爱恋或家国情怀。本文将从不同文体、不同朝代、不同作者的角度出发,整理并分析几篇关于“别后重逢”的古言文作品,展现这一主题的多样表达。
---
一、诗词中的别后重逢
1. 李白《静夜思》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虽然这首诗并未直接描写“重逢”,但其中蕴含的思念之情,正是“别后重逢”情感的基础。李白以月寄情,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这种思念最终可能导向一次久别的归来。
2.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写的是送别友人,却也暗含着一种期待——希望未来能在异乡重逢。王维用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离别图景,令人感怀不已。
3. 柳永《雨霖铃》
>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以婉约之笔,抒发了对离别的无限惆怅。然而,正是这份惆怅,才使得“重逢”显得更加珍贵。他的词中虽未明写重逢,却让读者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盼。
---
二、小说中的别后重逢
1.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与林黛玉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相遇与别离,是整部小说的核心情节之一。两人初见时的欢喜,分别后的相思,最终在悲剧中落幕。然而,他们的故事也让人不禁设想:若有机会重逢,是否还能再续前缘?
2. 《西游记》中的唐僧与孙悟空
唐僧与孙悟空因误会而分开,但最终在取经路上再次重逢。这段经历不仅展现了师徒之间的信任与理解,也体现了“别后重逢”背后的成长与救赎。
3. 《聊斋志异》中的书生与狐仙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多次描写人与妖、人与仙的别后重逢。如《画皮》中,书生与鬼魂女子的爱情故事,虽充满奇幻色彩,却也反映了人性中对真情的执着追求。
---
三、戏曲中的别后重逢
1. 《牡丹亭》——杜丽娘与柳梦梅
汤显祖的《牡丹亭》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剧”之一。剧中,杜丽娘因梦中与柳梦梅相识,醒来后相思成疾,最终魂魄追随,死后重逢,最终实现爱情的圆满。这部戏以“梦中相会,死后重逢”的方式,展现了古人对爱情的极致追求。
2. 《长生殿》——李隆基与杨贵妃
白居易的《长恨歌》被改编为戏曲《长生殿》,讲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两人因战乱分离,最终在黄泉之下重逢,成为千古绝唱。这种“生离死别,终得重逢”的结局,令人心酸又感动。
---
四、赋与散文中的别后重逢
1. 苏轼《赤壁赋》
苏轼在《赤壁赋》中写道:“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他借江水与明月,表达了人生短暂、离别无常的感慨。然而,他也强调了“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的哲理,暗示即使别离,精神仍可重逢。
2. 张岱《陶庵梦忆》
张岱在《陶庵梦忆》中回忆旧日繁华,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往昔的怀念。他写到“梦中相见,醒后空余泪”,表达了对亲人、朋友、故地的深切思念,也隐含着一种“别后重逢”的渴望。
---
五、民间传说与话本中的别后重逢
1. 《白蛇传》——许仙与白素贞
这个经典传说中,许仙与白素贞因法海阻挠而被迫分离,但在雷峰塔下苦苦等待多年,最终得以重逢。尽管结局悲惨,但“别后重逢”的情感力量却深深打动人心。
2. 《牛郎织女》——银河相隔,一年一见
牛郎与织女的故事是中国最著名的“别后重逢”传说之一。他们每年七夕才能在鹊桥上相见,象征着坚贞不渝的爱情与漫长等待的深情。
---
结语:别后重逢,情深意长
从诗词到小说,从戏曲到散文,从民间传说至历史记载,“别后重逢”始终是人类情感中最动人的一幕。它不仅仅是时间的考验,更是心灵的契合。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和平盛世之中,人们都在期盼着那一刻——与所爱之人重逢。
正如古人所言:“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但愿我们都能在别后重逢之时,依旧心怀温暖,不负过往,不负未来。
---
【完】
别后重逢古言文合集此文由小马编辑,于2025-06-28 13:14:37发布在知识大全栏目,本文地址:别后重逢古言文合集http://www.qquuu.com/detail/show-23-72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