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成语鸣鼓而攻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鸣鼓而攻的出处等。提醒学生在练习写作文的时候,丰富的成语储备也是不可或缺的哦。
鸣鼓而攻
成语名字:鸣鼓而攻
成语发音:míng gǔ ér gōng
成语解释:大张旗鼓地加以讨伐。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成语造句:
(1) 他作恶多端,群众鸣鼓而攻之。
(2) 他们大造舆论,为主子上台鸣鼓而攻之。
(3) 他作恶多端,大家联合起来鸣鼓而攻。
(4) 上系于天而犯日,故鸣鼓而攻之,胁其本也。
(5) 一直等到楚军完全准备好之后,宋襄公才鸣鼓而攻之。
(6) 对于这些耻辱,如果听之任之而不鸣鼓而攻之,则是我们全社会的耻辱。
(7) (冉求)“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8) 倘若连“小子鸣鼓而攻之”的声音也哑下去了,事情恐怕就完全不可收拾了。
(9) 深圳梧桐山拟建老子文化园,恼了网民,鸣鼓而攻之。
(10) 可恶的行为固然应该‘ 攻城夺地gōng chéng duó dì 攻:攻打,进攻。攻打城市,掠夺土地 攻城略地gōng chéng lüè dì 略:掠夺。攻打城市,掠夺土地。 攻城掠地gōng chéng lüě dì 见“攻城略地”。 攻城徇地gōng chéng xùn dì 攻:攻打,进攻;徇地:夺占土地。攻打城市,掠夺土地 攻城野战gōng chéng yě zhàn 城:城池。攻打城池,野外作战。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bǎi huā qí fàng,bǎi jiā zhēng míng 比喻艺术及科学的不同派别及风格自由发展与争论 百家争鸣bǎi jiā zhēng míng 百家:原指先秦时代各种思想流派;后指各种政治、学术思想;鸣:指发表意见。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道、法、墨、阴阳、名、纵横、杂、农等名家称为诸子百家。他们各自著书立说;在政治上、学术上展开争论呈现出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今指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不平而鸣bù píng ér míng 平:公平;鸣:发出声音。指人或事物遇到不公正的待遇,就要发出不满的呼声 不平则鸣bù píng zé míng 鸣:发出声音;指有所抒发或表示。事物不平静就会发出响声。指人遇到不公平的事;就会发出不满的呼声和反抗。 电闪雷鸣diàn shǎn léi míng 闪电飞光,雷声轰鸣。比喻快速有力。也比喻轰轰烈烈。 鸣鼓而攻解释(孔子鸣鼓而攻之)此文由小严编辑,于2023-01-17 20:38:59发布在知识大全栏目,本文地址:鸣鼓而攻解释(孔子鸣鼓而攻之)http://www.qquuu.com/detail/show-23-25246.html攻开头的成语
鸣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