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音】qì zhī kě xī , shí zhī wú wèi
【成語故事】公元217年,夏侯淵被劉備殺死,漢中失守。曹操率大軍前去漢中,雙方對峙幾個月,曹軍處境越來越不妙。一天晚上曹操吃飯發現湯中有雞肋,隨口說出“雞肋”兩字,被楊修誤以為是退兵的意思。第二天曹操果然下令回師。
【出處】夫雞肋,棄之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欲還也。 將計就計的主人公是誰:蔣幹晉·司馬彪《九州春秋》
【解釋】指拋棄覺得可惜,但吃起來沒有味道。讓人陷於進退兩難中。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讓人陷於進退兩難中
【相近詞】味如雞肋
【示例】這棄孟母斷機的主人公是誰:孟子和孟子的母親之可惜,食之無味的雞肋千萬不能要。
##能相愛就是幸福##
弃之可惜,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感情)此文由小施编辑,于2023-01-02 21:31:31发布在知识大全栏目,本文地址:弃之可惜,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感情)http://www.qquuu.com/detail/show-23-1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