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ù gòng dài tiān
【成語故事】公元1138年,金國派使者要挾南宋皇帝遞降書順表,宋高宗、秦檜貪生怕死,準備降金。大臣胡銓寫《戊午上高宗封事》表示反對:“誓與秦檜等人不共戴天,希望斬下他的人頭懸掛城門示眾,然後誅殺金國使者。否則自洛陽紙貴的主人公是誰:洛陽紙貴的主人公是西晉的文學傢左思。洛陽紙貴的典故跟左思所寫的《三都賦》有關,當初《三都賦》剛完成時,因為作者不夠出名,文人們都不待見左思的作品,之後左思的《三都賦》得到瞭一些名傢的點評後,在洛陽名聲大噪,還產生瞭洛陽紙貴的效應。己將蹈東海而死。”
【典故】父之仇,弗與共戴天。 《禮記·曲隔岸觀火的主人公是誰:范雎、白起。隔岸觀火的意思是隔著河看失火,比喻置身事外,對別人的危難不去救助,采取袖手旁觀的態度。禮上》
【釋義】戴:加在頭上或用頭頂著。不願和仇敵在一個天底下並存。形容仇恨極深。
【用法】作謂語、定語;形容有深仇大恨
【近義詞】深仇大恨、勢不兩立、刻骨仇恨
【反義詞】相依為命、唇齒相依
【成語例句】
◎ 他們當中那個比我略大的男孩,說父親又怎麼啦?他把你往死裡揍,就是你的敵人,我們與他有不共戴天之仇!我心裡熱乎乎的,我覺得他們就像一幫打抱不平的古代俠客,感動得差點掉下眼淚。
◎ 在那一刻,他突然有一種殺戮式的沖動,面對酒盅就像面對一個不共戴天的仇人,不管不顧地大喝起來。
不共戴天(不共戴天的反义词)此文由小倪编辑,于2023-01-02 21:21:55发布在知识大全栏目,本文地址:不共戴天(不共戴天的反义词)http://www.qquuu.com/detail/show-23-1393.html